首页 > 生活 >

住高层就不用受蚊子骚扰了吗?现实令人惊讶

发布时间:2024-07-12 17:59:40来源:
“只要住得足够高,就没有蚊子了”

经常听到网友说“住得越矮,蚊子越多;住得越高,蚊子越少,住高层就没有蚊子了”,这似乎也符合我们的一般认知,但真的是这样吗?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不严谨。

仅靠风的力量,就能把蚊子带到160米高空,此外蚊子也可以随着电梯、楼梯等飞上高层。此外,有时蚊子的虫卵也会被带到高层建筑内。同时,影响蚊子分布的不仅是高度,积水、温度等也会影响蚊子分布。整体上,楼层越高蚊子会越少,但条件适宜的话,中高楼层蚊子数量可能高于低楼层蚊子数量。

在乡村和野外的研究:蚊子可以飞上 160 米的高空

蚊子的飞行能力在昆虫中算是比较弱的。在意大利的艾米利亚-罗马涅(Emilia-Romagna)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人员把捕蚊器挂在不同高度,来探知蚊子的分布高度。结果 90%的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的飞行高度都不超过 3.45 米,90%的里海伊蚊(Aedes caspius)的高度不超过 1.64 米。

在冈比亚农村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跟地面上的房子相比,架高到三米高处的房子,诱捕到的冈比亚按蚊(疟蚊)(Anopheles gambiae)减少了 84%。研究的目的是疟疾防控,所以他们确实是把“房子架高”当成一种减少被蚊子咬的措施。这样看来,住在高处防蚊子并不是空穴来风。

住高层就不用受蚊子骚扰了吗:答案让人绝望
冈比亚按蚊(疟蚊)

但!是!不要急于宣布胜利。因为对蚊子这么小的动物来说,“借东风”是比自己飞更有效的扩散手段。

一项在肯尼亚做的昆虫扩散的研究,可以证明这一点。研究人员把气球装上粘网,分别上升到 90、120、160 米的高度,捕到了 299 只蚊子,即使在最高的 160 米高空,蚊子也有 58 只,它们是被风吹上去的。其中库蚊属最多,这是一个因咬人而臭名昭著的家族。科学家的结论是,蚊子可以通过风扩散。

所以理论上蚊子的分布高度可以达到 50 层楼。待在高处只能减少被蚊子咬的机会,不能真正杜绝蚊子乘着风的便车来咬你。

基于楼层的研究:中高楼层蚊子也可能很多

以上是在村子和野外进行的研究,那么,楼房里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2013 年在斯里兰卡,有人做过楼房里蚊子的研究。他们在居民区选了几处楼房,在 1~7 层安装了引诱蚊子产卵的诱捕器,根据诱捕器里的孑孓(蚊子的幼虫)数量来断定蚊子的密度。

他们发现产卵的物种主要是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还有一部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这两种都是典型的“花脚蚊子”。虽然七楼的蚊子较一楼的要少,但并非楼层越高,蚊子越少。放在六楼的诱捕器,平均孑孓数量是 1.366±0.527,仅次于一楼。

在马来西亚的一项研究得出了差不多的结果,他们同样使用了诱蚊子产卵的办法,在居民楼里测试蚊子的密度。白纹伊蚊最高到达 6 楼,而埃及伊蚊一直到 10 楼都可以找到。值得注意的是,蚊子密度最高的是 6 楼。

一般居民楼的顶楼就是六楼,十楼以上算是高层。所以说一般程度上的“高”,还不足以躲开蚊子,甚至可能与密度最高的蚊群“不期而遇”。

楼层不是影响蚊子分布的唯一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影响蚊子多少的因素不是只有高度一个。在斯里兰卡进行的研究里,他们发现蚊子最多的地点是一个公寓,人口密度高,而且是开放式阳台,蚊子很容易飞进来。封闭和有空调(温度不适宜蚊子繁殖)的地方蚊子就要少一些。

另外,我们也不妨开放思路,蚊子一定要从地面上来吗?很多人都知道蚊子的幼虫孑孓需要水才能生活,但很少人知道孑孓需要的水是多么的少(在大河大湖里,孑孓的生活反而更艰难,还可能遇到吃它们的动物)。

2018 年,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静安区民居的蚊虫孳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工作人员要检查居民户及其五米范围内所有的小型积水,看里面有没有孑孓。他们发现,孑孓出现几率最高的积水是花盆托(39.44%),其次分别是闲置容器(22.45%),装水容器(17.59%),水生植物盆景(12.35%),一般认为蚊子最多的水沟倒是没有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高层建筑还会提供另一种蚊子孳生的环境,那就是地下层停车场的排水沟和蓄水池。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和福州市爱卫办在福州城区进行的一项研究,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找到了 408 处积水,324 处有孑孓,最多的一处舀一瓢水(500 毫升)能抓到 1065 条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的孑孓。高楼地下室蚊子咬人的频率也很高,在所有调查地点里排第二,仅次于建筑工地。

可见蚊子繁衍不一定要在地上,而且因为孑孓生活的积水太小,你可能根本没注意到它在哪。结论是相比地面上,高层的蚊子可能会相对少一点,但光靠住得高,是不能指望躲开蚊子的,高楼并不是蚊子的禁区。

照“谣”镜

影响一件事物的因素有时候并不止一个,有些谣言会过分强调其中一种原因的唯一性和绝对性,对该因素进行夸大,而忽略了其它因素的影响。

作者丨红色皇后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孟凤霞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 研究员

殷海生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